地名由来:
临平镇以境西临平湖(已堙废为田)得名;临平湖有多个别称:赤乌二年(239)因湖中得宝鼎,相传为黄帝之鼎,故又名宝鼎湖、鼎湖,276年湖中挖出了石函,故又石函湖;因为湖在临平山东南,一说因与杭州西湖相对,故称东湖,另据《钱塘记》:(临平)湖水上通浦阳江,下注浙江,名曰东江。民间流传“临平湖开天下平,湖塞天下乱”之说。据《余杭地名故事》记载,临平因临平山得名,此山俯临平原,因名;相传临平过去没有山,临平山是当年吴越王钱镠拎来的,故又称为拎瓶山;又传说北宋康王赵构(宋高宗)被金兵追杀,只身一人逃经丘山附近,在山顶的山洞躲过了金兵搜捕,登基以后改名临平,寓意临时平安。
运河·塘栖古镇基本介绍:
临平是浙江省最年轻的区,2021年4月9日杭州市进行行政区划优化调整,将原余杭区以运河为界,分设临平区和新的余杭区。运河以东部分为临平区,辖7个街道、1个镇,共有社区127个、村57个,区域面积286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58.34万人,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约157.61万人。
临平是杭城接沪的要地。区位条件优越,地处长江三角洲圆心地,是杭州东北的门户,处于G60科创大走廊和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的交汇点,是杭州融入长三角、接轨大上海的第一桥头堡。临平交通路网便捷,沪杭高铁、杭海城际线、城市轨道交通在这里汇合,临平始发至上海虹桥站的高铁全程仅需1小时2分钟,在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还规划了沪乍杭线路的高铁
+查看详细临平区概况>>
荣誉排行:
2024年12月,被认定为2024年度浙江省A级景区城(4A级景区城)。
2024年11月,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名单揭晓,临平区位列第57位。
2024年9月,县域新型工业化综合实力全国500强(2024)发布,临平区位列186位。
2024年8月,2024年度浙江工业大县(市、区)名单公布,临平区上榜。
2024年1月,临平区被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(市、区、旗)。
2024年1月,临平区被确定为2023年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(市、区)。
2023年11月,临平区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“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”,排名第75。
2023年1月,临平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(市)。
2022年11月,临平区被确定为2022年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。
+查看更多临平区荣誉与相关排名>>
历史沿革:
唐置盐监,北宋太宗端拱元年(988)建临平镇,历元、明至清,属仁和县。
民国后属杭县。
1953年至1957年为“杭县”治所驻地,与当时“余杭县”毗邻。
1958年4月撤销杭县,并入杭州市。
1961年4月归属余杭县,为县治。
2021年3月,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,撤销余杭区,分设余杭区、临平区。